日前,在淮北选煤厂智慧班组工作室,动力车间副主任谢子豪正以浮选自动加药系统为切入点,与近年来新进大学生交流如何改进工艺流程。
转型发展中的淮北选煤厂始终把人才资源作为发展的第一资源,为大学生架梯、搭桥、铺路,引导他们快速成长,力争培养成业务精、能力强、素质高的选煤人才。
聚焦一线架“梯子”。该厂采取大学生岗位成才制,新分配大学生一律安排到基层一线锻炼,实习期间实行轮岗制,定期为他们调换岗位。根据专业特点和岗位实际需求,坚持“成长导师”制,签订《师徒合同书》,选派技术精、责任心强的技术骨干与大学生建立起“导师”关系,负责对他们的业务学习进行指导。质检车间精心为大学生定制“成长套餐”,将新进大学生分到生产班组,由班长带领进厂房到试验室,体验采样、制样、浮沉试验等工序,有针对性的学习煤质化验工作。
素质提升搭“桥梁”。这个厂依托“工匠工作室”“智慧班组”“技术攻关小组”等资源,通过为大学生实习期内分配课题、组织参与技术改造、小改小革等方式,给他们压担子,促进理论知识快速转变成现场实践。安装维修中心创新实施“两帮一挂”培养模式,即在提高专业技术上,由车间技术员或技师担任老师,传授设备维修专业技术知识;在提高管理能力上,由车间领导或段长担任老师,教授基层管理、组织协调能力;挂靠则是让大学生到班组挂职技术班长,尽快成为班组的业务骨干。
选贤任能铺“通道”。这个厂认真贯彻集团公司《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接收和管理工作的通知》要求,建立大学生联系制度、转正考核制度,对新分配大学生实行动态管理。把大学生成长纳入到转型人才培养计划,通过班组轮值管理、大学生队官等制度的实施,开辟出激发大学生潜能的快速成才通道。近年来,有8名35岁以下大学生走上副科级及以上管理岗位,人才结构性矛盾得到缓解。
(审核:张光明 责编:何东方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