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九州平台>>新闻动态>>基层新闻>>正文
基层新闻
【人才科技·赋能高质量发展】临涣矿让人才与科技创新成为矿井发展的“催化剂”
2023-10-11 07:48 周莉莉 

临涣矿党委着眼安全好矿、效益大矿建设,坚定不移推进“人才强企、科技兴企”发展战略,各类人才快速成长、人才梯队稳步构建、科技创新激发动能,为矿井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科技保障。

人才培养蓄势聚能。该矿始终把人才工作摆在矿井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位置,聚焦“引才、育才”,认真落实临涣矿《关于人才工作“翠竹工程”实施意见》,有序推进人才队伍建设。出台《临涣煤矿三支人才队伍序列岗位设置及实施方案(试行)》,引导三支人才队伍人尽其才、才尽其用、用有所成。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管理工作,修订高校毕业生实习期管理办法,开展好毕业生主题日活动,为毕业生上好第一议题学习课、谈心交流课、青春思政课、延伸拓展课。严格落实入矿培训制、轮岗见习制、双导师制、竞聘上岗制,压实“一把手”抓“第一资源”的责任。两年来,引进高校毕业生15名,矿井人才数量、质量和专业结构更趋合理。推进大学生队官工程实施,对责任心强、工作扎实的大学毕业生进行压担子培养,促其快速成长成才。

人才梯队稳步构建。人才工作只有进行时,没有完成时。大力实施优秀管理人才“红管家”、专业技术人才“千里马”、技能人才“金蓝领”三项行动,不断提升三支人才队伍建设质量。利用轮岗交流、各种形式的培训班等内培外训平台,持续提升三支人才队伍驾驭新设备、掌握新技术、攻克新课题、发散新思维的综合实力。85后的高爱平今年8月经过公推公选,走上了通风副总的岗位,两年来,矿公推公选副总师3人,提职科级管理人员36人,荣获省属五四青年奖章、全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荣誉1人;2人分别荣获集团公司“优秀青年”称号、“十佳毕业生”称号。利用实训基地、VR“沉浸式”实操系统,大力开展实操培训、岗位练兵等活动,调动职工喜培乐训的积极性,加快职工成长成才。充分发挥工匠孵化室作用,6个团队的61名成员以成为“发展的‘智囊团’、岗位的‘创新源’、项目的‘攻坚队’、人才的‘孵化器’”为目标,加快培养一支数量充足、梯次合理、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。两年来,矿井培养中级及以上技能职工255人,1人在省煤炭行业技术比武中取得了专业第五名的好成绩。在淮北矿业集团第十六届职工技术比武中,5人获“技术能手”,6人获“优秀选手”,6人在集团公司近两届名师高徒大赛中斩获佳绩。

创新驱动激发活力。加大人才科技工作投入,优先保障重大科研项目、“五小”奖励投入。印发《临涣煤矿创新管理实施办法》,持续加大自主创新,形成《临涣煤矿10煤层工作面无煤柱连续开采注浆充填技术研究》《打造“678”党建主地标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》《定向钻开分支技术治理底板灰岩水》等一批重要科研技术、管理创新和“五小”创新成果。始终坚持“人才优先”原则,精心呵护各类人才,创造有利于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。召开临涣矿第五次人才与科技工作大会,大张旗鼓对2家先进单位、32名优秀人才和92个科技创新项目进行宣传和表彰奖励,进一步激发全员干事创业热情。运输区职工刘斌,保运区职工汪晓军、苏金、汪春霞,瓦斯办职工邓涛被评为淮北矿业集团“工匠”。大力推进智能化矿井建设,以智能装备和大数据为手段,应用先进装备技术,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煤炭产业深度融合,矿井智能化建设迈出实质步伐,取得突破性进展。5月24日,通过了安徽省省级智能化煤矿检查验收,建成了省级智能化煤矿。加强新装备、新工艺的应用,1月15日,“淮盾4号”盾构机在八采区回风上山始发;8月23日,“淮盾6号”盾构机在八采区轨道上山始发,矿井进入掘进“双航母”时代。该矿先后被集团公司命名为“瓦斯治理示范矿井”;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授予2020-2021年度“特级安全高效矿井”、2022年度全国“双十佳煤矿”称号。



(审核:刘辉  责编:何东方)

关闭窗口
友情链接
请关注官方微信
    人民网     新华网    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
    安徽省人民政府网     安徽省国资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