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者按:淮北矿业集团第六次党员代表大会将于9月召开。为发挥先进的引领示范作用,团结带动广大职工,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全面完成集团“1668”总体工作部署中,集团公司“报、台、网、微”等媒体将继续在《榜样》栏目中,广泛宣传报道近年来集团各单位涌现出来的各级优秀党组织、优秀共产党员、优秀党务工作者的先进事迹,在集团上下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,进一步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,以优异成绩迎接集团公司第六次党员代表大会胜利召开。
“亿元矿工”的初心与使命
——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、淮北矿业集团工匠大师杨杰
杨杰,男,中共党员,淮北矿业集团煤电技师学院工匠大师工作室核心成员,机电高级工程师,党的十八大代表,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,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。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、全国五一劳动奖章、中国好人、全国技术能手、全国职工自学成才标兵、首届江淮十大杰出工匠等40多项国家、省级荣誉。今年“七一”前夕,杨杰在北京被中共中央授予“全国优秀共产党员”称号。
心心在一艺,其艺必工;心心在一职,其职必举。扎根煤海37年的“工匠大师”杨杰,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实际行动大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劳模精神、劳动精神、工匠精神,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了新时代共产党员的“初心使命”,用坚守和传承书写了“中国梦·劳动美”的新篇章。
刻苦学习 成就梦想
从普通矿业工人到高级工程师,从默默无闻的无名小卒到全国劳动模范,“机电大王”杨杰的人生经历可谓传奇。
1984年,初中毕业的杨杰进入朔里矿,成为一名副井车房绞车司机。
为了尽快掌握绞车维修技术,杨杰在工作之余开始自学高中课程、电工基础、电子技术、电力拖动与控制……凭着“蚂蚁啃骨头”韧劲,“啃”完20多本矿井提升机方面专业技术书籍,积累了3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,杨杰从一名“门外汉”成长为提升机维修的机电骨干。
在煤矿工作期间,杨杰管辖的各类机电设备没有出现一次责任故障,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。尤其是通过反复尝试,杨杰创立了“数字化检修法”,机电事故率几乎降为零,维护成本比以往降低40%。
2006年12月的一天,晚上9时左右,早睡觉的人已经钻进了暖和的被窝里。此时,朔里矿正处在上夜班职工交接班的时候。副井提升机毫无征兆地掉电,26名下井的工人和13名上井的工人被困在离井口还有96.3米的位置。
39名工人被突然困在井筒中,没有办法与外界联系,也没有通道能上来或者下去。
井口周围弥漫着惶恐的气氛。要是不能快速处理电气故障,39名被困职工的生命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。
杨杰得知情况后主动请缨,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分析故障、细致操作,在没有厂家人员指导的情况下,大胆改编提升机控制程序,很快将提升机恢复正常。
看到被困的39名工友走出罐笼,杨杰长长地松了一口气,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,从此在机电专业的道路上跑出了自己的精彩人生。
善于创新 专利等身
1.6亿元,这是杨杰参加工作37年来累计实施革新项目为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。
“很多时候大家觉得习以为常的工作,经过创新,其实都可以做出改变并节约成本、产生效益。”掌握提升机维修技术、吃透电器基本原理的杨杰,又锁定新的目标。
2002年,杨杰所在的矿井安装一套高压变频提升电控系统后,变频器的工作始终处于不稳定状态。咨询厂家后得知,采用传统的安装方法不能满足新设备需求。
针对问题,杨杰设计出一套新的连接装置,不仅解决了电机在转动过程中轴向窜动及动态响应慢的现象,避免了对设备的损伤,同时又方便拆装、维修,每年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近百万元。
“我一直认为,工作是创新的源泉,问题是创新的契机。”对杨杰来说,每一个问题的发现、排除,都启发了一项新的发明创造。
2013年,杨杰牵头组建党员创新团队,成功研制出煤矿风井“DNZJGS-01型多功能智能静压供水控制装置”。该装置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,实现设备自动化控制,直接减少4个用工,满足企业减员提效的发展需要。这一装置利用废旧闲置备件制作,成本不足1000元,在企业内部推广应用后,每年可节省300万元费用支出。
37年来,杨杰实施大小革新项目230多项,其中61项技术攻关成果获得国家发明、实用新型专利,1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,2项刷新全国纪录,5项技术攻关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,6项填补全国煤炭行业空白,2项获安徽省重大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成果奖,累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过亿元,成为全国煤炭行业为数不多的“亿元矿工”。
牢记使命 甘为人梯
择一事终一生,爱一行专一行。1996年12月,杨杰加入中国共产党。凭着对党的赤诚之心、对岗位的热爱与执著,促使杨杰在匠心前行的道路上披荆斩棘、乐此不疲。
2010年5月,在淮北矿业集团的大力支持下,以杨杰名字命名、面向矿区开放的“杨杰讲堂”建成开课。讲堂把PLC(可编程逻辑控制器)生产控制设备搬进教室,实现了教学与生产实践“无缝对接”,这也是国内首个以工人名字命名的、培训现代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技能的PLC实训工作室。
“甘燃自身效红烛”。作为一名党员,杨杰对自己的技术和经验毫无保留。先后利用业余时间编写了《提升机故障排除多维思维法》《提升机常见故障100例》《提升司机50问》等书籍,印发给工友学习,有些书籍已成为职业技校和煤矿企业岗位培训的经典教材。
登台授课中,曾有学员问过杨杰:“能不能把你的绝活像武侠小说中的大侠那样,一下子就传给我,让我迅速增加功力?”大家听了哈哈大笑,而杨杰却把这个玩笑当做一个创意想法记在了心上。
为了让绝技绝活迅速“克隆”,他依据长期积累的实践经验,针对一些电气故障精心设计排查路线图,按照路线图上分解步骤的循序指引,即便是初级工人,也能迅速找准故障点并解决问题,实现了“一招制敌”。
2018年,淮北矿业集团组建“工匠大师工作室”。杨杰被调入工作室,并成为核心成员,肩负起为淮北矿区和全国煤炭行业培养更多知识型、技能型、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的重任。
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,杨杰积极运用网络技术,开设“云课堂”、拍摄微视频,进行远程培训和技术指导,为企业实现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“两不误”发挥了积极作用。
截至2020年底,经杨杰培训的技术、技能人才超过5600人,有50多人获得省、市技术比武前三名,成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。
洗尽铅华始见金。尽管工作岗位变了、个人名气大了,但杨杰始终牢记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,一心扑在人才培育事业上,不为投桃报李,惟愿百花齐放。
(责编 梁尚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