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九州平台>>新闻动态>>公司要闻>>正文
公司要闻
江淮柱石丨见证民航梦想起飞的老照片
2021-07-09 14:47  


安徽省国资委、安徽卫视联合安徽省属29家企业推出29集微纪录片《江淮柱石》——安徽省属企业风华录,通过一件件珍贵的“国企之宝”,讲述企业的奋斗故事,全面展现安徽29家省属企业的发展历程和企业风采,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!

在7月8日晚上7:30播出的节目里,安徽民航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、总经理周晞桥带来一张代表民航梦想起飞的老照片,为您讲述安徽民航的奋斗史。

民航梦起飞

百年激荡、江淮柱石,我是安徽民航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、总经理周晞桥。

首先我给大家带来的是一张老照片。

砖墙瓦顶,小小院落,再加上一个小阁楼,大家很难想象,就是这样一个建筑,曾经是合肥三里街机场飞行指挥塔台,也是安徽民航人民航梦想起飞的地方。

在梦想的开端,三里街机场跑道是碎石道面,一到下雨天,飞机就无法正常起飞,当时的无线电报务员陈友兰和她的10位同事,每个人都是一颗螺丝钉,忠于职守,兢兢业业,全力维护着机场的正常运转,而在1957年,三里街机场运送旅客只有61人次,货邮4公斤。

就是在这样物资紧缺,条件艰苦的环境里,流淌在安徽民航人血液里的红色基因不曾退却,第一代民航人用他们坚实的脚步、挺拔的脊梁,无畏的勇气,扛起了梦想起航的重担。

民航大建设

1977年,骆岗机场正式启用,三里街机场退出了历史舞台,安徽民航迈入快速发展的时代。

这是一张运五机型照片,飞机只有十三米长,只能承载十来位旅客,时速也就是160公里,但却是三里街机场的主运力机型。

时光荏苒,安徽民航经历了骆岗时代到新桥时代,现在的飞机,都是飞行高度万米以上,时速800公里以上的宽体客机,机场航空运输能力大幅提升。

2004年10月26日,售票处主任李宵和同事们迎来了合肥骆岗机场当年的第100万位旅客。合肥骆岗机场已经成了合肥乃至安徽对外交往的重要门户,就连机场门口的这条机场路都有了“安徽第一路”的美誉。

随后的几年里,骆岗机场不断开通新的航线,从北京、上海、广州,到香港、澳门、台北,再到韩国首尔、泰国曼谷等航线的相继开通,安徽民航逐步走向现代化、国际化,更被称为当时国内“八大机场”之一。

历史性突破

从1957年的61人次到2004年的100万人次,两代安徽民航人用了47年的时间。2018年,新桥(国际)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了1,000万人次,我们安徽民航人的这次跨越仅用了14年的时间。

六十年风雨之路,六十年光荣之旅!中国民航从“两航起义”走来,曾经又是人民空军大家庭的一员。而安徽民航作为中国民航的重要组成部分,一直与中国民航同频共振,一直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,在砥砺前行的征程中,红色基因成为最大的亮点。

雄关漫道真如铁,而今迈步从头越。进入新时代的安徽民航人,将赓续红色血脉,让红色基因、革命薪火代代相传,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。

航班起降,旅客穿梭,机场不仅是重要的交通枢纽,疫情来临时,它也是本土防疫的第一道门户。今年31岁的王梦莹,是合肥新桥国际机场生产运维班组的普通一员,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,她和同事们不仅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,在做好本职工作同时,还主动承担了红外测温设备安装,测温体检,引导旅客等工作。依靠2600多安徽民航人的努力,合肥,黄山,九华山三座机场实现了零感染,零输入的目标,为抗疫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,也为自己赢得了众多的荣誉。

未来已来

这是王梦莹和李宵、陈友兰的合影,也是安徽民航祖孙三代人的合影。这张照片,展示了三代人的接力,也代表了三个时代的传承。

六十多年来,勇敢奋进的安徽民航人踏出了一条发展不止,奋斗不息的追梦路。

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安徽民航努力践行“翅膀上的安徽”战略思路。目前我们已启动了合肥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。本次改扩建,包括航站区扩建、飞行区及工作区扩建和配套工程项目。

建成后将满足年旅客吞吐量4000万人次,货邮吞吐量35万吨,飞机起降30.5万架次的需要。我们将对标北京大兴国际机场,全力将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建设成为“平安机场、绿色机场、智慧机场、人文机场”。

大鹏一日同风起,

扶摇直上九万里。

未来已来,

身处这新时代的洪流中,

安徽民航正值青春!

历史的荣光和现实的担当,

必是它扶摇九万里的垂天之翼!


关闭窗口
友情链接
请关注官方微信
    人民网     新华网    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
    安徽省人民政府网     安徽省国资委